“在新冠肺炎疫情特殊时期,线上就诊、线上教学、线上科普、线上加油鼓劲……这种生活新方式要归功于祖国强大的通信基础设施和新一代5g通信技术的应用。今天要讲授的课程内容就涵盖了这些技术的基本原理与应用,只要我们真正掌握了这些高科技,未来就能用专业知识为祖国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3月11日上午,安徽工业大学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李聪在《无线通信技术》“云端”课堂上,与学生畅谈改变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科技创新力量。
自线上开课以来,安徽工业大学广大教师结合疫情防控,在工程类专业课中充分挖掘科技价值、精神品格、文化内涵、情感理念等育人元素,以人文融通涵养创新人格和解决复杂系统工程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家国情怀和道路自信,纵深推进“课程思政”,着力引导学生在专业知识殿堂中思考和实践大国智慧、大国力量、大国精神、大国担当。
学校电子电路教研室的马小三老师在讲授“放大电路”时,阐释了命运与共、众志成城的道理。“同学们千万不要小瞧这些微小的特点不同的半导体管子,抗‘疫’中各种医疗物资、救援力量、生活物资源源不断地有序地支援湖北、支援武汉,正是通过这些三极管构成的电脑芯片实现的应用。”
疫情在寒冬时节爆发,居家人们使用大功率电器增多,日耗电量增加。吴成业老师在教授《电力系统分析》时提问:“如何进行定量调控,确保疫情期间电力稳定有效供应?”“怎样加强发电设备运维管理,才能保障用户生活及生产经营安全、电力热力持续可靠供应?”老师带着问题提问,引导学生思考疫情防控中专业知识的“硬核”发挥,增强专业的使命感。
“在当前防疫工作中寻找专业知识的应用之路,既有助于我们巩固课堂所学,又能促进我们更加深入地感知国家防控疫情的硬实力,让我们更加尊重科学知识,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2017级本科生王储说。
此外,教授《信号与系统》的李飞老师通过重点讲解将信号处理技术应用于战“疫”中医学工程断层摄影术等典型例子,迅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专业责任感;主要研究新型能源开发技术与电能质量管理的郎佳红老师专门给相约“云端”的学生写了一封信,与同学们分享了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战“疫”故事,激励大家要从线上小课堂走向社会大课堂。
该校广大教师“云端”上让枯燥的理工类课程滋润暖暖思政味,确保学生思想受洗礼、理论有收获,切实发挥了专业课立德树人的关键思政作用。(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常河、马荣瑞)
网址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