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尽量消除经济困难给在校贫困生的学习、生活带来的干扰,保证这部分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长期以来,经济学院领导班子和广大教师把贫困生帮扶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来抓,采取多种措施,探索长效机制,为他们排忧解难:
1、将贫困生的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任务,纳入到学院每年的工作计划之中。近五年来,学院分管学生工作负责同志每年都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对贫困生的帮扶工作,教师、班主任以及各年级辅导员认真落实帮扶任务。
2、建立贫困生档案。新生一入学,辅导员就对学生的家庭经济情况进行调查摸底,建立贫困生档案。
3、充分借助学校“绿色通道”、国家助学贷款或校内贷款,解决贫困生的实际困难。对于家庭特别困难同学,学院积极为他们争取减免学费,或利用专项学生经费,给予困难补助。
4、安排校内外的勤工助学。学院每年向贫困生提供50多个勤工助学岗位。同时,还先后与多家企业和社会团体联系,在马鞍山市金家庄区、安徽省无为县设立实践基地,与安徽古泉集团、安徽海兴大酒店等企业共建社会实践基地,积极拓展勤工助学岗位,利用寒暑假和周末安排贫困生勤工助学。
5、坚持开展“关爱身边同学”向贫困生送温暖活动,发动广大师生捐款、捐物、结对子帮扶。2005年,学院结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增强团员意识主题教育活动,发动广大党员、团员通过缴纳“特别党费”和“特别团费”等形式,募集捐款4800余元。学院领导、许多专业教师逢年过节慰问贫困生,在节日期间为部分贫困生送去饭菜,2005年春节,还将留校的十几位贫困生请回家吃年夜饭。
6、加强对贫困生心理引导。学院通过深入学生宿舍谈心聊天,加强与校心理咨询中心、关工委的联系,邀请专家举办讲座,开展心理健康的咨询,召开座谈会,激励贫困生自强不息。
7、设立 “志达奖学基金”。2004年9月,在广大校友和社会力量的帮助下,经学校同意,经济学院设立了旨在资助和激励贫困学生的“志达奖学基金会”。截止2005年12月底,“志达奖学基金”累计募集资金已达45100元。参与资助的单位和个人达15家,受到奖励和资助的贫困生达54人。
近五年来,经济学院对贫困学生帮扶的资金已逾10万元,使广大贫困生深切感受到学校的温暖,激励了其勤奋学习,奋发向上的决心和信心。据了解,大多数贫困生都以优秀的表现和成绩获得了各类奖学金和荣誉称号。一位同学在学院网页的留言中写道: “困难不是永远的,贫困只是暂时的,我们今天接受了大家的无私帮助,明天我们一定会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回报母校,回报社会,让这样的爱心继续,让我们的校园永远充满阳光。”